在臺灣,我忘不了三件事情:好朋友,美風景和我對台灣的愛。
這三年内,我遇到了許多值得尊敬的人,他們也會成為我一生的朋友。即使在疫情艱困的時期,我還能夠探索獨特的台灣風景並發現生活在台灣的意義為何。不僅在台北,還有在更小的城市也是如此。有了所有這些經驗,我更成長了,也讓自己變得更堅強了,這就是為什麽我永遠會愛台灣。

你可能問自己 ”為什麽一位越南裔美國人要去台灣?這是因為我看見我一位朋友安德思在台灣美好的生活後,忽然驚覺那正是我渴望的經驗。我住在越南的時候去台灣看他,我們在臺北的西門町一起逛逛。他點了一個蔥抓餅,我才突然發現他的中文好到可以跟路人聊天,讓我想我也可以達成這樣的學習成果。他介紹一個獎學金叫 “華語文獎學金“。這個獎學金包含了學費還有每月的助學金,對留學生的經濟狀況大有幫助,所以我就申請了。過了幾個月以後,台灣的教育部發了一封電郵:我被拒絕了。被拒絕的當下,我非常難過,因為沒什麽機會可以馬上去台灣。我反思自己為什麽感覺那麽難過,我想是因為我真的很想去。因此,我決定我要自己負擔並完成我的夢想。 下定決心後,我就馬上買機票,同時也在臺灣師範大學的國語中心註冊了。我在台灣的旅程開始了。
2019年9月剛來台灣本來以為會很簡單,但是那個時候是最難的時期,沒房子、沒工作、沒朋友,只有我跟我兩個行李而已。記得那個時候,什麽都很崩潰,搭捷運,買日用品,甚至只是出門。我沒有辦法在台灣認真生活。 當時我的中文沒那麽好,一直依靠英文才可以溝通。剛開始的時候,我覺得為什麽寫字那麽難,還有需要對的筆順。前三個月,我很努力學語言,慢慢學和多聊天就發現中文很適合我,因為我學過越南話(有六個聲調),所以聲調沒那麽難可以學的很快。雖然我可以學得很快,但是還沒有什麽進展,只能介紹我自己而已。本來我只想在台灣住三個月,但後來我覺得時間真的不夠,還想更了解語言或台灣人。就毅然決然的決定:多留下來三個月。

為了能吃美食、喝酒、買買東西,我找了一份工作,跟在越南一樣:在補習班當英文老師,一邊學中文一邊教英文。那個時候,我覺得我的生活變穩定。我每天8點上2個小時的中文課,運動,然後繼續學中文,每一周教15個小時的英文課,我很喜歡這一段時間的生活,因為我有很清楚的目標,然後我也很開心可以認識很多新朋友,平日也有時挖掘台灣特別的地方。發現台灣人都很熱情、對別人很好。
同時間,沒想到會有疫情。在台灣,一月二十一日出現第一個確診案例,從那時開始,世界完全不一樣了 (了解更多)。本來只要多待三個月,但是對外國人來說,台灣第一年防疫很成功,非常的有組織,做的比美國更好。例如說口罩的規定,隔離十四天,溫度檢查,等等。幸運兩年内,台灣的生活一直繼續照常進行,能出門,空曠地區不需要帶口罩,找朋友,去活動等等,所以想留下來到疫情結束。為了想找一份跟我的專業比較相關的工作和更了解台灣的文化,找了三個月以後,我就進入了台灣公司AmazingTalker做營銷。

其實雖然我有四年英文老師的經驗,這份是我第一份全職工作。我透過KOL行銷提高公司在美國市場的知名度,做了一些YouTuber合作。因為台灣公司的價值觀跟美國的很不一樣例如加班文化。但我也體驗到很多事情,像是如何跟主管溝通,在台灣怎麽工作。很多時候是真的廢寢忘食了。另外因為我在新創公司,我們的做法一直改才可以找到最好的結果。雖然本來我覺得這些課題很值得學習,但是在一年後我越來越不快樂,不符合我的目標就離職了。
而在生活上,過了兩年到2021年,台灣的防疫政策一直是“清零”,不過可能導致一些大的問題。例如現在肺炎個案接觸者還需要隔離十天,隨著越來越高的確診人數,當然會有負面的影響。我自己已經隔離三次了;第一次是2021年6月台灣三級封城,第二次是我從美國回來台灣,第三次是我跟確診著接觸。






現在我在準備出國開始新的冒險,我百感交集。我本來只想留下來一段時間,三個月變成3年。在這段時間裡,我真的學會很多事情,我可以自信的說我會說中文、有能力在台灣工作、也體驗並了解台灣文化。不過我很難過即將離開好朋友們,在別的國家, 很難找到朋友,沒想到我那麽幸運可以遇到連結那麽深的朋友。他們讓我有安全感,也讓我有家的感覺。最後我想說:我很感謝台灣的所有經驗。
我很開心為開始新的生活。
台灣,下次見。
Perry